最新案例

广东奥体中心的改造将体现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,适应岭南地域特点和大湾区文化特质,创造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低碳体育公园,成为大型体育场改造的示范项目。
这里将承办十五运会开幕式,以及水球、跳水等赛事。届时,全红婵、陈芋汐将在此上演“神仙打架”,令人期待值拉满。
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对比赛区域、观众区域、赛事用房以及赛事设施设备和场馆无障碍环境进行全面优化升级。
本次改造还在体育场北侧利用原看台下方的空间,改扩建成广东体育博物馆,建成后将作为展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。
引入先进科技、建设智慧型体育场馆是此次升级改造的重要一环。AR实景导航系统让观众可以“一部手机畅行场馆”;新增的LED屏与专业声学系统,打造出沉浸式媒体空间;标准时钟系统则为专业赛事提供基础设施,满足国际赛事标准。
焕新升级后的广州体育馆科技感满满。场馆入口的3D视觉闸机可在0.3秒内完成人证核验,AR导航系统实时推送最优路径至观众手机。
改造项目在保留原体育公园岭南骑楼步行空间的基础上,新增木棉花主题花坛,打造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的全动空间。
天河体育中心按国际田联认证标准进行升级,打造1000米的室外环形跑道,以“全民共享”理念重构城市运动空间,使之成为集专业竞技、市民健身、文旅体验于一体的城市运动新地标。
此次越秀山体育场改造保留了原来体育场的印记,对足球场、看台、建筑外立面等进行了适度翻新,同时根据赛事功能需求,对室内流线及公共空间装修、机电设备等进行了改建。
体育馆采用多功能设计,可满足体育教学、日常训练、竞技赛事、大型活动等多种需要。
场馆外设有多层次的绿化平台,沿路分布有健身空间、休闲广场、观景平台、有机花园等主题场所,还有茶饮、便利商店等服务设施,如同一个立体、开放的运动公园。
改造升级后的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场最多可容纳4.5万名观众,是深圳首个符合国际A类足球赛事举办标准的足球场馆。观众席首排距离场地最近距离仅有9米,让现场观众的观赛体验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改造工程覆盖场馆基础设施、无障碍设施、智能化系统及配套设施四大领域。目前,横琴国际网球中心拥有一片可容纳5000名观众的中心球场,并配备四片250座的比赛球场及十二片室外训练场,赛事承载能力全面提升。
该场馆从去年7月份开始改扩建,从原来一个棒球场,扩建到现在一个室内训练馆和三个球场,分别为棒球主赛场、垒球主赛场和棒垒球混合赛场,中心总占地面积达146亩。
4月22日,十五运会足球项目(女子16岁以下组)测试赛在越秀山体育场上演首日角逐,这也是广州赛区的首场测试赛。胜出的广东和上海两队将于4月23日晚在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上演决赛。
十五运会网球测试赛定于8月10日举行,正赛将于11月9日开赛。届时,郑钦文、王欣瑜、张之臻、商竣程等国内顶尖选手将齐聚横海德体育登录琴,为观众呈现高水平对决。
改造后的天河体育中心也将迎来世界级大赛。5月10日—11日,2025年世界田联接力赛将在此举行,这是该项赛事首次落户中国。届时,“飞人大战”为十五运会预热。
数据显示,2024年,广州举办省级以上赛事142项、大型群众性活动近200项,体育消费总规模达631.25亿元,人均消费3345.51元,位居全国前列。
乒乓球亚洲杯赛事期间,毗邻比赛场地的深圳大运天地中央广场平均每天吸引超过1.8万人次参与打卡,印证了“赛事经济”的魅力。
200天后,来自全国的观众还将走进“举重之乡”东莞、“网球名城”珠海、“排球之乡”江门等地观看赛事。乘着十五运会的东风,大湾区内各类群众运动、体育赛事如火如荼,“体育+文化”“体育+旅游”“体育+健康”等一系列融合新业态活力迸发,如同一把钥匙,为释放经济新活力打开了更多想象空间。
来源|南方日报、羊城晚报、晶报、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、广州日报、信息时报、横琴在线、广东文体广播、广东体育、广州越秀发布